首页 >> 兰陵风流 >> 兰陵风流最新章节(目录)
大家在看 青珂浮屠 论扫尾工作的重要性(快穿) 星汉灿烂,幸甚至哉 姑娘请自重 天生赢家(快穿) 将军的小公主 我穿越回来了 不好意思,在下冷淡[快穿] 犯上 与吉米同行 
兰陵风流 君朝西 -  兰陵风流全文阅读 -  兰陵风流txt下载 -  兰陵风流最新章节

035:妙趣横生的说史(2/4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户书架

“……”

萧琰沉默了一下,这是史书中没有的,史笔也不会记载。

她皱眉,心中很不认同,默了一会,问道:“赵王妃,就是仁宗即位后追谥的淑惠皇后吗?”

“是,就是与仁宗合葬的淑惠皇后。”沈清猗的眸色有些别样意味。

萧琰叹道:“我读史的时候还以为是明宗知自己会为帝,不以皇后葬仁宗陵,才在帝陵建成后建议迁淑惠皇后入陵呢。”

“你这样想没错。仁宗不能无后。”

让仁宗一人躺在帝陵,世人也会谤毁明宗。

“这也是一个约定,”沈清猗声音清幽道,“属于赵王妃和明宗的约定。”

“啊?”

“赵王妃与赵王成亲一年,腹中仍无消息,察觉到公公太宗皇帝隐有不悦,她立即物色人选给赵王纳了三位美妾,一看就是圆润擅生养的,但一年后三妾都无消息,太宗见着赵王妃神色便和蔼极了。”

萧琰明白了,“可见是赵王的问题。”

可姊姊说这个是?……仁宗后来也有子嗣呀,可见不是生不出,是孩子到得晚的缘分。

沈清猗有些叹然,“由此桩小事,即可知赵王妃是极擅于观颜色,心思也很剔透聪明的女子,当赵王有被立储的可能时,她就知道自己危矣。她是皇子妃,明宗是王氏嫡女,宴席上游园中也曾诗赋相和,算是有交往的情谊,她又是擅观人的,遂悄遣人请明宗相会,问:

“君可佑我身后?”

“啊,那明宗怎么说?”

“明宗回:卿为后。纪氏可兴。”

“啊?……哦!”

萧琰记得,淑惠皇后出身丹阳纪氏,在甲姓中颇有些低调,一直居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位置,四哥讲《士族谱》时提到纪氏说“很稳”,再上溯到南梁的士姓时,说到丹阳纪氏也是“稳”。四哥说:能始终持稳,这也是本事。也由此可观这个家族的风格。当初将嫡女嫁给赵王,应该也是看出赵王无争储之力,也无争储之心,既能和皇族联姻,也能求稳,谁知一朝风云变幻,纪氏成了风口浪尖。

但在之后却能保全,并且稳中有进。

“这就是明宗说的‘纪氏可兴’啊。”萧琰心想,必是明宗皇帝在背后护持,或者还有后面的高宗,世宗。

又睁眼奇道:“姊姊你怎么知道这些?”连赵王妃和明宗私会都知道。

“嗯,前阵子在你四哥书房看了本纪氏先祖的《诗窗杂谈》,有几个人物诗赋相和的细节,推测出来的。”沈清猗轻描淡写。

萧琰:“……”

这种秘事你到底是从诗窗哪个窗户看出来的啊?

“姊姊你不去做大理寺卿真是可惜了!”

“你要是大理卿,就又是一个狄公了。”火眼金睛,明察秋毫呀,任什么狡诈犯罪都逃不过她的蛛丝马迹缜密推理……萧琰深为自己以后看不到《沈公案》而遗憾。

唉,姊姊成了世子夫人,就不能做官了。

沈清猗白她一眼,“我要成了大理卿,你可没姊姊了。”心里哂然,她当年何尝没想过科举,但吴兴沈氏不会给女郎多少支持,官场资源都倾斜给郎君了,哪有给她的,还有吴郡陆氏也绕不过,等她出头,估计母亲得受陆夫人不少阴招了。而嫁入萧氏,是她最快的路。

萧琰连连点头,“也是,姊姊要不嫁给四哥,我哪来姊姊呢。不过还是可惜呀。”

沈清猗淡笑,“有何可惜的。你希望我成天跟鬼域之徒打交道?”沈清猗对于未入官场没有任何遗憾,孙先生说:择道而固执,虽百死而无悔。什么是道?在她心中,就是守护最重要的。道只唯一,而路有千条。科举和嫁人,只是不同的路,有何可惜的呢。

萧琰想了想笑说:“那姊姊还是做我的姊姊吧,官场太多明枪暗、贱了。”

她将个“贱”音加重,沈清猗噗一笑,“你呀。”又神色一正,“行了,言归正题。”

萧琰立即正襟危坐,学母亲拉回原话题的语气,“说:赵王立太子妃——”

沈清猗忍俊不禁,也接了下去。

“说:赵王立为太子,太子妃空缺。

“太原王氏将明宗推出入选太子妃,就是王氏进一步巩固家族,强盛家族的打算。但王氏失算的,恰恰在于明宗。他们将自己最优秀的女儿嫁出去了,而这个女儿嫁出去了,就再也不是他们的女儿了——这就是太宗的谋局开篇。”

这是非常精妙,又非常微妙的布局。

明宗一半血脉是父族太原王氏,一半血脉是母族陇西李氏。

“世人都以父姓为宗族,太宗却偏偏极具魄力的选中了明宗——姓,可以改!同样是一半血统,李氏公主的子女为何不能成为李氏?上古伏羲皇娲皇时代,就是以母姓为尊:以母姓立族,族下分父氏。

“有祖例,那就可循。能不能循,在太宗心中,决定的是实力,不是礼辩。

“当然这也是太宗皇帝的无奈之计。

“太宗谋算‘以斗养储’,太子、魏王、楚王争夺皇位,三个皇子半斤八两,斗到后面没有谁能脱颖而出,反因有世族搅入争储,后面的局势谁都没法掌控了,三位皇子一死二废。

“成年皇子中,就只剩下九皇子赵王。

“赵王性子仁厚,待人优容,若为王,为贤王;但为帝,只有仁厚却是不够的——在太宗眼中,这恰恰是最大的缺陷。宽仁少断,政便不能持久。无果决、无魄力,无法与世族相抗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兰陵风流请大家收藏:(m.jnzw88.com)兰陵风流金牛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苟在妖武乱世修仙 吾弟大秦第一纨绔 学姐快住口! 重生之嫡女祸妃 地球第一剑 我有一座恐怖屋 东岑西舅 我降临于诸天世界 黑神话:大唐 重回1982小渔村 我家娘子,不对劲 网游之倒行逆施 诸天从四合院启航 神之禁忌目录 青珂浮屠